现在的民营企业做大的很多,但是做强的确很少,为什么?因为很多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系统,很多企业的财务仅仅是做账、出报表,仅停留在财务会计系统,管理会计系统、财务金融系统、税务管理系统涉及的非常少,甚至没有。
比如管理会计系统,包括预算、成本、风险、分析、报告、流程、战略、决策等。目前的民营企业会做财务预算,但是往往都是把一年的预算做出来就不管了,为什么节约、为什么超支?不知道。预算根本没有落地。因为财务没有风险管控的能力,财务的核算不清楚,出来的数字无法指导生产经营,而且财务不懂业务,根本不知道业务的需求,分析、报告根本不是投资者和管理层想要的,所以也就做不到支持决策。
财务金融系统对于现在的民营企业应该只能达到现金流的管理,也就是每天收了多少钱,付了多少钱,账上还有多少钱。资本与运作并购与重组投资、融资根本谈不上,因为根本没有人懂,所以想管也管不了。而现金流的管理可能也只是做的传统出纳的工作,老板让付什么款就付什么款。计划可能会有,但是起不到平衡资金的作用,因为在付款之前没有人会关注是否在计划内,付款金额是否会超计划,回款为什么没有按计划完成,没有人分析原因,看似有人在管,但是找不到管理的痕迹。
再来说税务管理系统,民营企业目前的财务人员只是做到了纳税申报,只是想着税务局不上门查账就万事大吉。对税法的解读能力没有,应对稽查的规划与解决方案没有,所以也无从谈起税收筹划了。
我记得有一个民营企业做财务预算,老板一句话,明年的成本要比今年降低30%,然后所有的财务人员按老板要求的比例降低成本,但是这个预算是做出来了,可行性有多高,各个部门如何执行这个预算,如果做不到又怎么办?正因为预算不是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出来的,所以就算超预算了也没有考核。预算看似每年都有,但是没任何可行性,和实际情况更没有可比性。
成本是企业为了达到即定目标,而发生的一些必要支出,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可以控成本、降成本。我知道有一家生产加工企业,一味的降低原材料成本,最后导致产品出现了严重质量问题,不仅要赔偿损失,而且在业内的声誉也严重受损,现在只要听到这家企业去投标,大家都会想到这家企业之前的质量问题,对业务承揽的影响非常大,而且这个影响会一直持续。成本管控不是财务部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,发生成本的人是直接控成本的责任人,细化思维值得企业和财务人员借鉴。
老板看不懂财务报表,财务人员和老板沟通,了解老板需要知道什么,再根据老板的需求给他提供他想要的报表,这就是现在国家、企业一直在提倡的管理会计理念。管理会计不再是简单的做账、出报表,因为这些简单的基础工作马上就会有财务机器人代替财务人员做。管理会计要做的是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中,为投资者和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,财务的分析、报告要能和生产无缝对接,要能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,总而言之,财务要懂工艺、懂业务,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业财融合。
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用人工操作,比如出报表,不是因为没有财务软件,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好财务软件,财务软件只是让他们不用再手工记账,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,出报表、应收应付管理、工资管理、预算管理、实物资产管理等等,都是人在管,软件只是充当了做账的辅助工具,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。
没有传统的财务管理,只有传统的财务总监;没有最好的CFO,只有时代的CFO;没有轻松的转型,只有浴火重生的变革。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转型,向上市公司学习,学习他们的流程,学习他们的管理。我记得有一个上市公司的风控总监说过:“他们公司每个月都会让他们这些高管出国旅游一段时间,外出这段时间把电话关机,公司的事不许再管,看公司如果离开他之后还能不能正常运转。”其实只要大家按制度、按流程、按规距办事,就不会乱,这就是企业所要建立的体系。
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知道,财务体系的建立很重要,财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,可是为什么体系建立不起来,财务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起不到牵头的作用?最重要的是财务和老板在沟通上有障碍,不懂业务,没有能力建立起一整套的财务管理体系,这就又回到业财融合的话题上来了。企业想实现业财融合,财务要懂业务,知道业务的需求,不仅要能守住底线,更要能灵活处理问题、解决问题,实现多方共赢,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。
最后再说一下风险管控,企业的风险有很多种,包括经营风险、生产风险、税务风险、资金风险等。风险管控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能够做到的,是企业全员的共同责任,但是很多民营企业老板,认为所有的风险财务部就能控制,出了问题就都是财务的责任。虽然风险有很多种,但是目前来看,最需要控制的风险是税务风险,这就是财务的责任了,但是现在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税收筹划的能力,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做基础工作,没有时间解读政策,没有时间学习管理,所以税收筹划不是一句口号,需要我们的财务人员不断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,真正做到为企业合法合理的节税。
财务系统的内容很多,真正做到落地是一项庞大的工程,财务人员要对管理有新的认识,老板要真正的改变,只有老板的思维转变了,才能从源头转型,才能真正向管理要效益!